太平军在金田起义时,只有步兵的力量,起初并未形成完整的战斗体系。然而,经过一系列艰苦的作战,如永安建制、永安突围和围攻桂林等战役后,虽然付出了巨大努力,但太平军依然未能在广西立足。为了保存实力,特别是当时太平军的兵力约为一万且战斗后士兵疲惫不堪股票网上配资,最终太平军决定撤离广西,选择从全州进入湖南道州。
进入道州后,太平军的领导层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集中精力扩大队伍,并着手制造兵器和火器,为未来的扩展战果做准备。这段时间,太平军开始逐步提升战力,特别是在武器装备方面的改进,力求增强作战能力。
1852年9月,太平军围攻长沙,经过整整三个月的努力,却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就在10月,渔民唐正财和岳州的商船水手们加入了太平军的队伍。进入11月,太平军征用民船并在夜间迅速搭建浮桥,成功渡过湘江,北上进攻。12月,太平军攻下了益阳,征用了千余只民船渡过洞庭湖,并攻占岳州。随着战事的推进,更多的船户加入了太平军,形成了一支庞大的水军力量。洪秀全和杨秀清决定基于这些新加入的水手与船队,成立了太平军的水营,而唐正财被任命为水营的统帅,负责这一部分军事事务。
展开剩余65%水营的成立迅速显现出其独特的战略价值,首战便攻占了汉阳。水营不仅装备了大量战船,每一艘船都经过精心改装以便参与战斗,而且它的战斗方式独具一格,“凡船皆战船,凡接仗皆出队”。他们顺流而下,在攻占汉阳之后,立即搭建浮桥,为步兵攻占武汉提供了关键支持。此后,太平军继续沿长江东进,水营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直到进入金陵城。当太平军定都天京后,水营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唐正财仍然担任水营的最高指挥官,职位已经升至殿前丞相。
随着水营势力的不断壮大,唐正财逐渐意识到,之前单纯依靠爆发性进攻的方式已经不再适合水营的长期发展。为了确保水营的稳定和成长,他效仿湘军水师的管理模式,开始着手训练水军,并且在水营区域内建立了造船厂和武器厂,仿造湘军的战船和枪炮,尽管这些装备在外形上和湘军水师的差异并不大,但在战斗力上仍有很大差距,水营在与湘军水师的较量中屡屡处于下风。
除了战术和武器上的挑战,水营的内部纪律问题也在逐渐暴露。众所周知,太平天国实行圣库制度,所有战争所得物资都需要上交,但水营中许多士兵开始私藏战利品。当这种情况被报告到杨秀清那里时,杨秀清选择宽容处理,并没有按照规矩进行处罚,结果使得水营的士气和纪律松散,士兵们甚至开始认为自己有特权,行为逐渐失控。水营还曾与太平军其他营发生冲突,有一次,韦俊手下的一个脾气暴躁的军官与水营士兵发生争执,最终冲突升级,数名水营士兵被打伤。虽然这一事件一度引发了水营士兵的离心倾向,甚至有人计划投敌或散伙,但最终,杨秀清和石达开亲自出面调解,才平息了这一骚动。这种不稳定的局面,仿佛是在《西游记》中,猪八戒一遇到困难就想着分道扬镳的情形,充满了不确定性。
水营的作用,虽然在长江流域的战斗中有一定影响,但其定位与湘军水师截然不同。湘军水师是专门为了作战而成立的,而水营则更多的是为了辅助步兵作战和提供后勤保障。尽管水营在一些战斗中也曾取得小规模的胜利,但与湘军水师的差距始终存在。1857年10月,水营在第二次湖口水战中遭遇湘军水师的惨败,实力大伤,经过长时间的恢复后,直到1861年3月,唐正财亲自带领水营占领了江苏太湖东山,并在战斗中击毙了清朝总兵王之敬。
发布于:天津市辉煌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